可是这次这么大的降价力度,本来持币观望的潜在车主被直接“破防”,甚至原本不打算买车的寻思想去4s店“抢一台”。一时间,国内的特斯拉门庭若市、通宵达旦,全面进入24小时卖车的“战备状态。
特斯拉割到了韭菜,消费者拿到了实惠,本来这是个“皆大欢喜“的事儿。可要说最糟心的,那一定是特斯拉的老车主。当年自己买的可是豪车,现在怎么就白菜价了?
(早在2019年就发生过特斯拉车主因降价维权的事)
高科技,高溢价,高逼格,前两年特斯拉的品牌形象一直是“汽车界里的苹果”。如此频繁的降价,难道不是自毁长城吗?
新能源界的丰田
促使特斯拉向“低端化”转变的,恰恰是中国“狂热”的特斯拉车主们。
客观地说,在这个节能减排成为全球普世价值逐渐深入人心的时代,电动车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70%的石油需求要通过进口解决,而汽车恰恰是石油消耗大户。即使不考虑“节能减排”的因素,中国也需要更多的新能源汽车缓解巨量的石油进口,改善能源结构。甚至将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既然符合国家战略,那以纯电动力为首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必然会有巨大市场潜力。
2014年开始,全国各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落地,以及北京等地的新能源汽车免摇号政策出台。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集中爆发,至今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这个过程中,率先引领行业的是专注纯电动力的特斯拉,凭借着技术和品牌的先发优势,迅速占据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
(主打中低端的Model3成为撑起销量的主力军)
与丰田这种靠着踏实稳定的质量和“走量”的传统车企比起来,特斯拉的形象是更愿意钻研“科技和概念”,靠着极高的品牌溢价被捧上了神坛。
2020年6月,特斯拉超越丰田成为全球市值第一车企。这似乎预示着,特斯拉放弃了高端路线,想要“以量取胜”成为新能源车里的丰田。
新兴企业靠着新概念产品攫取巨大市场,高速的崛起让统领世界百年的汽车巨头们被关在了新能源市场红利的大门之外。
2020年1-10月,特斯拉在全球共销售35.27万辆电动车,宝马、奔驰和奥迪的电动车销量分别为11.69万辆、8.96万辆和7.43万辆,BBA三家销量之和都比不过特斯拉。
一场“诺基亚式的崩溃”似乎要在汽车行业上演。
2
谁来做电动车里的BBA
先不提一直专注油电混合动力的日系品牌,为什么像奔驰、宝马、奥迪(BBA)这样有百年技术积累的老牌德系车,在新能源浪潮中集体“失语”呢?
以BBA为首的德系品牌向来主打高端市场,回看历史德系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一直持“半推半就”的暧昧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