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新闻
新能源汽车都做不好的小鹏,又要做“飞行汽车”了?
 [打印]添加时间:2021-04-24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347
   最近的上海车展可谓十分火爆,尤其是“特斯拉维权”事件更是成为了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但相比于“特斯拉”事件,此次上海车展背后仍有许多亮点!

  比如说,国产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在此次上海车展上不仅发布了业内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小鹏P5,还带来了全新升级的第五代飞行器——旅航者X2!

  如果关注小鹏汽车的肯定还记得早在去年9月份小鹏就第一次发布了一款名为旅航者T1的飞行器,引起了业界的一片轰动。

  而时隔大半年后,小鹏又推出了升级版的旅航者X2,相比上一次的旅航者T1,旅航者X2不论是外观还是实用性都有大幅度提升。

  除此之外,小鹏也在此次上海车展上对外宣布旅航者X2将在年底正式发布,届时还将开放试乘。

  但这里不得不泼一盆冷水,新能源汽车频频爆炸的小鹏,路上跑的汽车还没有造好,就开始造天上飞的“飞机”了?

  壹

  飞行汽车,人类对于飞翔的梦想!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飞行充满了幻想,这也使得每个年代下都有各种各样的飞行器被创造和发明。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也成为了人类最为烦恼的话题之一。于是乎,有人开始逐渐提出了“飞行汽车”的概念,利用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来缓解城市交通的拥堵。

  实际上,追溯人类对“飞行汽车”的研究早从1917年就开始了。当时美国的工程师格·寇蒂斯制造了一款翼展长达12.2米、由一台100马力的发动机驱动的铝制飞行汽车(Autoplane)。

  其实,这架飞行汽车也并不能算作是实际意义上的“飞行汽车”,因为它只实现了短距离的飞行式跳跃。但它的出现也为后人开启了更多对“飞行汽车”的想象空间,因此格·寇蒂斯也被后人誉为了“飞行汽车之父”。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自此之后,无数人为了“飞行汽车”研究前赴后继,花样百出。

  比如说,1926年福特公司就首次推出了一款以T型车为原型,带有金属骨架和木制机翼的两缸小车,只能单人乘坐。1926年到1928年之间,福特公司共研发了三代原型机,但遗憾的是第三代原型机在执行飞往佛罗里达的试飞过程中,飞机因为发动机故障坠海,因此项目被叫停;

  1937年沃尔多·沃特曼改造了一套直列6缸的斯蒂庞克,创造了一款全新的“飞行汽车”Arrowbile;

  1946年,工业设计师Henry Dreyfuss设计发明了可拆卸式飞行汽车,可乘坐4人,平时还可以在陆地上奔跑,起飞时只需将机翼和汽车合体即可完成飞行;

  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关于“飞行汽车”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进步。

  2003年穆勒国际设计制造了一款名为sky car M400的飞行汽车并实现了量产,其飞行时速可达600公里每小时,最大飞行高度为8840米。

  随着“飞行汽车”的设计不断被完善,其商业价值也逐渐的被提上了日程,逐渐开始量产。2018年,随着全球首款量产飞行车PAL-V开始接受预定,也意味着“飞行汽车”时代真的将来了。

  而这一劲爆消息也同时开启了“飞行汽车”的品牌之争,不少新老玩家的加入让目前全球已有160多家企业加入“飞车混战”。

  而其中更是不乏很多我们所熟知的公司,比如波音、空客这样的老牌飞机制造商,还有吉利、丰田这样的传统汽车制造商。

  当然,一个新行业肯定也有新人入局,于是乎,像腾讯、Uber、小鹏在内的诸多新玩家也相继入局“飞行汽车”领域。

  早在去年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就表示,未来几年里,中国的超低空或者叫低空领域都开放给民用,这给飞行汽车扫清了使用场景的现实阻力。

  而就在不久后,小鹏就推出了第一代名为旅航者T1的飞行器!

  贰

  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还没着落,就急着搞“飞行汽车”?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绝对是这几年最为火爆的话题,没有之一。虽然经过数年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但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就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到今天,自动驾驶的发展速度可谓是日新月异,其智能性已经到了让人惊叹的地步。但即便如此,机器并不是人,因此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自动驾驶仍旧存在着缺陷,具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也是因此,从政策上来看,目前自动驾驶在很多地方和国家还并未被完全接受、采纳!

  其次就是质量问题仍比较大。从新能源汽车的角度来看,出现质量问题最多的都是在电池这一块,因此无论是特斯拉,还是国内这些造车巨头,都出现过“自燃”的问题。比如说前几天广州天河区的一辆小鹏G3就发生自燃,火势凶猛!

  所以,即便今天新能源汽车已基本发展成熟,但仍存在众多缺陷和不足需要改进,否则也很难成为主流。

  那我们再说回“飞行汽车”,从发展时间来看,“飞行汽车”是远甚于新能源汽车的,但相比于地上跑的新能源汽车来说,“飞行汽车”的技术含量确实是要高很多,因此发展的相对慢很多。

  也是因此,甚至有玩家做到了一半选择退出。比如说2018年,奥迪和空客就曾展示了一款叫做Pop.UpNext的飞行汽车原型。但遗憾的是,一年后却叫停了该计划,并表示要探索新的方向。

  由此可见,想要做“飞行汽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至少对于目前来说,它的技术还并不成熟。

  不仅如此,从监管和政策层面来讲,“飞行汽车”概念目前也尚不明晰。虽然目前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飞行汽车”已经开始量产,但其驾驶要求与传统飞机仍需要考飞行驾照。因此,短时间内也很难成为一种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