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趋势
央媒曝光!首批新能源电池面临“退役”,解决回收问题刻不容缓
 [打印]添加时间:2021-06-25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233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1年3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高达551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为44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53%。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一季度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46.6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4.8万辆,同比增长295.20%。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虽然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但是也在发展的过程中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6月19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自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逆势增长,跨入2021年之后势头不减。随着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其背后的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问题备受关注。我国自2009年开始发展新能源汽车,2014年后销量开始提升,至今,第一批动力电池已经进入了退役期。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的退役总量达到了约20万吨,而这一数字将会在2025年升至约78万吨。

回收难度大

电动君记得在之前介绍换电模式的文章中曾提及“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在尺寸、结构等方面尚未有统一的可依据的法规”,所以动力电池的回收难度非常大。关于动力电池的回收,主要包括两种方式:

一、梯次利用。从汽车上退役的动力电池进行二次利用或回收;以德国、日本为例,当汽车动力电池容量下降到80%后,这些电池将会从汽车上替换下来,为观光车、电动自行车等供电,或作为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储能装置。

二、再次利用。将电池拆解,对原料和金属进行回收。一般情况下,当动力电池的容量降低为初始容量的30%便无法再进行梯次利用,这些电池需要运往专业的回收企业进行拆解和资源再生。

虽然上述的动力回收有两大路径,但是第一种路径最终还是会经历“再次利用”一步。目前市面上的流动的动力电池五花八门,所以无法采用同一套拆解流水线来拆解不同的电池。面对大小、形状不一的电池包及模组,不仅加大了处理难度,同时还提高了处理成本。

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基本上都是靠人工拆解,工人的拆解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了回收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电池包本身具有高能量的特性,加上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阶段时的动力电池存在质量问题,可能会出现漏液、短路等各种问题,进而发生起火或爆炸,致使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的难度非常大。

梯次利用看似要比拆解利用的难度小,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废旧汽车动力电池在进行梯次利用前需要经过品质检测,比如将电芯分选分级,整个过程包括安全性评估、循环寿命测试等。只有将电芯分选分级后,经过重组等步骤才能被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