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趋势
新能源场站自发配置储能或成为主要趋势
 [打印]添加时间:2021-08-03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196
   将发展新型储能作为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应构建电力系统储能安全管理体系。配置储能可降低新能源发电的系统成本。新能源系统成本一般包括备用电源配置成本、平衡成本、电网成本等。可通过配置储能提升新能源发电的可调度性。配置储能是新能源履行系统责任的重要技术路径。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日前,在广泛征求意见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这是继2017年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第二份针对储能发展制定的专项文件。《意见》明确,将发展新型储能作为提升能源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举措。
 
  当前电力系统中,新型储能已具备一定规模,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成为电力系统规划、运行不可或缺的元素。《意见》对新型储能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顶层设计。在后期执行和推动目标落实时,各有关方面需着力解决新型储能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共性问题,抓住“新能源+储能”这一关键,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明确新型储能发展基础性问题
 
  储能的种类庞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储能的定义是:通过设备或者物理介质将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电能属于二次能源,国内外尚未对电力系统储能作出明确定义。从功能上看,可将电力系统储能理解为: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电能存储起来,在电力系统需要能量或功率支撑时,以电能的形式释放到电力系统的循环过程。通常,储热、储氢、蓄冷等最终以热、氢、冷形式释放能量的手段更适合归为电力负荷,不属于电力系统储能。电力系统中,新型储能则是除抽水蓄能外,以电力为主要输出形式的储能技术。
 
  新型储能应用领域广阔,涵盖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个环节,具有调峰、调频、备用等功能,应用场景包括新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火电机组配置储能、户用储能等。美国一般采用表前和表后区分储能,表前储能主要是连接到输配电网或发电资产的储能,可独立参加电力批发市场;表后储能主要应用在商业、工业或居民用户表计之后,参与电力零售交易。从我国当前电力管理体制出发,按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对储能进行分类相对清晰,其中电源侧主要是各类电源表计之前配置的储能,电网侧主要是接入公用电网的储能,用户侧主要是用户表计之后配置的储能。合理划分新型储能应用领域,有利于分类施策、分类管理。
 
  此外,宜明确认定电力系统储能的身份和属性。储能可充电、放电,具有电源和负荷的双重属性,对储能身份和属性的认定直接关系到储能应用。2017年,英国发布“智能灵活能源系统发展战略”,将储能的市场身份由此前的终端负荷改为发电资源,由此结束针对储能充电和放电的双重收费。在我国,目前电源侧、用户侧储能身份界定相对明确,电网侧储能的属性仍待明确。这将直接决定该类储能应履行的责任及并网管理、调度运行、电价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