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能源产业信息化市场空间广阔。伴随非化石能源占比的不断提升,波峰波谷用电的加剧,新能源发电侧的信息化将迎来更大的建设需求。根据沙利文研报,截至2019年,我国新能源软件及数据服务业市场规模约为26.88亿元,预计2019-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70%。
3、业绩快速提升。近年来受益于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及新能源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公司业务规模快速增长,2018-2020年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8.14%。与此同时,综合毛利率长期保持在60%以上,净利润不断创新高。截至2021年6月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达2.82亿元,未来成长可期。
4、研发创新增强综合竞争力。公司贴近前沿市场需求,设计了适合公司发展的创新机制,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达35%;报告期内累计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近15%。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在气象、算法和软件开发领域均拥有大量的核心技术。截至2021年6月30日,已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73项。
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能日新”,股票代码:301162.SZ)成立于2008年,长期致力于新能源行业的数据应用与开发。公司主要向新能源电站、发电集团和电网公司等新能源电力市场主体,提供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为核心,以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为拓展的新能源信息化产品及相关服务。
公司秉承“诚信经营、开拓创新”的经营理念,以“成为清洁能源管理专家”为经营目标,以“让更多人用上高效、低价的清洁能源”为企业使命,致力于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我国新能源电力的管理能力,解决新能源发展中集中消纳困难、“弃风弃光”等问题,助力我国清洁能源的发展。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公司新能源信息化相关产品及技术储备日益丰富,实现了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和经验积累,在行业内取得了良好口碑,已经成为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市场的领跑者。
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服务了两千余个新能源电站,成功为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五大四小”发电集团、协鑫新能源、明阳能源、特变电工等新能源行业领先企业服务。依托深厚的技术实力、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软件企业。
新能源电力重要性凸显
信息化需求快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推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以太阳能、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已逐渐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新能源发电占电力系统发电总量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Wind数据库显示,2014-2019年,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总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例由3.16%增加至8.59%,期间增幅为171.84%,新能源电力对传统电力的替代效应初步显现。
重点发展新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随着市场需求上升和成本下降的推动,新能源发电行业持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2019-2050年全球新能源市场展望》,到2050年,预计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将占到全球发电总量的约50%。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支持性和配套性行业形成了巨大的需求。根据沙利文出具的《中国新能源软件及数据服务行业报告》,截至2019年,我国新能源软件及数据服务业市场规模约为26.88亿元,预计2019-2024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70%。
长江证券研报显示,新能源占比提升带来的增量发电侧信息化需求可拆解为五大方面,包括电站设计、功率预测、智能并网、综合运维与企业信息化管理。基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国能日新的业务布局涵盖发电侧信息化的大部分环节,形成了以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包括功率预测系统及功率预测服务)为核心,多元化产品矩阵配套的业务体系。
公司的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产品通过对新能源场站发电功率的精准预测,能有效帮助电网调度部门提前做好传统电力与新能源电力的调控计划,改善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增加新能源电力的并网容量,提高新能源电力的利用效率,在新能源电力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在新能源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公司进一步研发了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电站智能运营系统和电网新能源管理系统等产品,实现了对新能源电站的一体化管理以及对输电环节的管理,满足了发电和输电环节各类客户的需求,强化了公司的市场地位。
由于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预测软件重要性不断提升,当前政策层面已保障其成为风光电站的刚需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沙利文研报显示,预计2019年至2024年我国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2%;另外,预计同期我国新能源并网智能控制系统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30%。2020年国家双碳目标推出后,市场空间有望被进一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