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告中心 » 行业新闻
新能源汽车出海潮起:海外扩张,路在何方?
[收藏] [打印]添加时间:2021-09-07   有效期:不限 至 不限   浏览次数:240
   8月23日上午,一艘名为“银雷号”的滚装船缓缓离开广州港新沙港区10泊位,船上满载首批出口至欧洲市场的小鹏P7,驶向了此次航程的终点站挪威。
 
  这并不是小鹏汽车首次进军欧洲市场。去年12月,小鹏汽车曾向挪威用户交付了100辆小鹏G3。今年2月,第二批共209辆小鹏G3也漂洋过海,抵达了挪威。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掀起一股“出海狂潮”。
 
  其实不只是小鹏汽车,包括爱驰汽车、威马汽车、蔚来汽车等在内的国产新能源汽车正集体驶向海外市场。
 
  从去年5月起,爱驰、上汽、威马等汽车先后与欧洲出行运营商达成合作,陆续登陆法国科西嘉岛、挪威等十余个欧洲国家。今年,蔚来、理想、比亚迪、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岚图汽车也向欧洲进发。
 
  事实上,试水欧洲市场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燃油车时代,国产车企就曾将目光投向了欧洲市场,只是在欧美日韩车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术和品牌积累面前,国产车企的优势并不明显,因此一直没能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
 
  但这样的局面在新能源车领域正在发生改变。
 
  “最近几年,源于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制造能力、设计和研发能力逐渐提升,其综合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全球去碳化浪潮的推动下,国产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及其他海外市场已经拥有了一席之地。”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士向「鞭牛士」表示。
 
  这样的结论并非毫无根据。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攀升是其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最直观的体现。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出口不断增长,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重要组成。2021年1-7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达到12万辆,占乘用车出口总量的15.7%,且呈现出逐月上升的趋势。
 
  而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增量来自欧洲市场,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6万辆,其中,西欧、北欧、中欧等欧洲细分市场均取得了优异的表现。
 
  “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上述行业人士直言。
 
  “跳板”挪威
 
  原本国产新能源车企进军欧洲市场的过程缓慢且艰难,一个时代向前发展下的时机是,欧洲各国政府的补贴政策和排放法规使得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一夜之间崛起,欧洲迅速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需求地。
 
  而在所有欧洲国家中,挪威对待排放法规的态度最为严苛,其甚至直接叫停了燃油车的销售,并要求到2025年时,国内所销售的新车都必须是新能源汽车,但由于挪威本土新能源车企极度匮乏,严重依赖进口,这恰好为小鹏汽车、威马汽车等国产新能源车企提供了绝佳的发展空间。
 
  为了刺激新能源汽车普及,挪威推行了一些列强有力的补贴政策,比如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减免关税和增值税,较同级别燃油车能节省8-10万元人民币,此外,新能源汽车还能节省至少50%的通行费,以及享受路权优惠等等。
 
  一系列利好政策带来的结果是,挪威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普遍较高。根据挪威道路交通资讯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挪威2020年共销售了14.14万辆新车,其中纯电动车为7.68万辆,占比达到54.3%,是世界上首个全年纯电动车销量占比超过半数的国家。此外,挪威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达65.1%,远超第二名瑞典的34.8%,成为世界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最高的国家。
 
  另据Morgan Stanley预测,挪威至少领先世界15年,全球市场需要到2034年才能达到挪威如今的渗透率水平,而美国市场则要到2037年。
 
  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充电桩在挪威也实现了高密度覆盖。日本地图制造商Zenrin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挪威的充电桩数量为1.85万根(1.35万根快充、0.5万根慢充,占欧洲快充桩的13%),平均每1万名挪威居民就拥有35根充电桩,是日本的11倍,而主干道每百公里就有2-3根充电桩,甚至连位于北极圈内的城市也建有充电设施。
 
  “挪威是根据地和跳板。”上述行业人士表示,“这就好比国产两轮电动车出海先进军越南市场、国产智能手机出海先进军印度市场的道理一样,快速增长的欧洲市场才是国产新能源车企的最终目标。”
 
  欧洲市场的容量也确实足够巨大。根据研究机构EV Sales Blog的数据,2020年,欧洲市场销售新能源乘用车为136.5万辆,同比增长达137%。已经超越了中国的124.6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所占市场份额为11%,但到2030年,预计这一占比将大幅提升至20%。
 
  “虽然欧洲市场有着绝佳的发展空间,但需要泼一泼冷水的是,国产新能源车企在欧洲市场不见得会如鱼得水。”该行业人士向「鞭牛士」分析道。
 
  首先是奥迪、大众、特斯拉等行业巨头正打得热火朝天,竞争十分激烈,相比之下,国产新能源车企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并不高;其次,近年来国产新能源汽车不断出现质量问题,而欧洲各国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安全等方面十分严厉,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甚至还会影响到所有国产新能源车企的形象;最后,国产新能源汽车作为外来者,是否符合当地的一系列监管标准,这些都是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寻找新的增量市场
 
  进军欧洲市场也为国产新能源车企打开了“第二条增长曲线”。
 
  根据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先后公布的2021年二季度财报,蔚来汽车的总营收为84亿元,同比增长127.2%,交付量为21896辆;理想汽车的总营收为50.4亿元,同比增长158.8%,交付量为17575辆;小鹏汽车的总营收为37.6亿元,同比增长536.7%,交付量为17398辆。